《中醫詞典》解釋「迎風冷淚」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迎風冷淚
病證名,指眼睛遇風則頻流冷淚之症,見於《古今醫統》。此症多因肝腎兩虛,精血虧耗,導致眼部失於濡養,陽氣不振,無法固攝淚液所致。
病因病機
- 肝腎不足:肝開竅於目,肝血虛則目失所養;腎藏精,精虧則淚竅不固,遇風則淚液外溢。
- 氣血兩虛:氣虛則衛外不固,風邪易乘虛侵襲;血虛則目澀淚冷,難以溫潤。
- 風邪外引:風為陽邪,善行數變,易牽動淚液,誘發流淚。
辨證論治
此症以虛證為主,治宜補益肝腎、養血益氣,常用方劑如下:
- 左歸丸:滋養腎陰,填精益髓,適用於肝腎陰虛者。
- 菊睛丸:溫補肝腎,固攝止淚,適合兼見目眩畏光者。
- 加減應用:若氣虛明顯,可合補中益氣湯以升舉陽氣;血虛者,酌加當歸、川芎以養血活血。
中醫理論延伸
中醫認為,淚為肝之液,其分泌與肝腎功能密切相關。若肝腎調和,淚液分泌正常;反之,肝腎虧虛則淚竅失約,形成冷淚。此外,脾胃虛弱亦可間接影響,因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氣血不足則累及肝腎,進一步加重症狀。
此症須與迎風熱淚區別,後者多因風熱上攻或肝經鬱火,淚液偏熱,治宜清熱疏風,如羚羊角散加減。而迎風冷淚屬虛寒,治療重在溫補。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