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迎風灑淚症」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迎風灑淚症
迎風灑淚症,又稱迎風流淚,是中醫眼科常見病證之一,指患者遇風則淚液外溢,且無明顯眼部刺激症狀的病症。此病名初見於《銀海精微》,並與肝臟功能、風邪外襲及陰陽氣血失調密切相關。
病因病機
中醫認為,淚液歸屬於肝,如《素問·宣明五氣》所言:「五臟化液……肝為淚。」肝開竅於目,淚液的生成與排泄與肝之陰血充盛與否直接相關。
- 肝虛風動:
《銀海精微》指出:「迎風灑淚者……肝之虛也。」若肝血不足,肝氣虛弱,衛外不固,風邪侵襲目竅,引動肝風,促使淚液外溢。此類患者常見淚出清冷,遇風加重,夏輕冬甚,久而累及肝腎則終年流淚。 - 肝腎虧虛:
肝腎同源,肝血賴腎精化生。若腎陽不足,無法溫煦肝脈,則淚竅失於固攝;或腎陰虧虛,肝陰不足,虛火內生,蒸逼淚液外溢。 - 氣血不足:
脾虛氣弱,氣血生化乏源,淚竅失養,衛陽不固,風邪乘虛而入,致淚液失控。
臨床表現
- 遇風則淚出,尤以冬季或寒冷環境明顯
- 淚液清稀,無明顯目赤腫痛
- 長期不癒者,不分季節皆可發作
- 或伴有頭暈目眩、面色少華、肢冷等肝腎不足之象
證型辨治
-
肝血不足,風邪外襲
- 主症:淚下清冷,畏風,目澀
- 治法:養血祛風
- 代表方劑:止淚補肝散(《銀海精微》)
-
肝腎陽虛,淚竅不固
- 主症:淚液頻流,畏寒肢冷,腰膝痠軟
- 治法:溫補肝腎
- 代表方劑:菊睛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合右歸丸加減
-
氣血兩虛
- 主症:淚出不止,面色蒼白,神疲乏力
- 治法:益氣補血
- 代表方劑:八珍湯加防風、白芷
文獻溯源
《銀海精微》明確提出其病機「肝虛風動」,並強調淚液與肝之關係。後世醫家進一步補充,如《審視瑤函》論述冷淚證時,強調肝腎虧虛為本,風寒外襲為標,治療需標本兼顧。
此病與西醫學的淚道功能不全或過敏性結膜炎有部分相似之處,但中醫更加注重內在臟腑失衡的整體調理。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