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迎西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迎西證

病證名,首見於《證治準繩·雜病》。此證多因 肝虛受克 所致,與 五行相剋四時氣候變化 密切相關。患者每遇 西風、北風 起時,雙目易感 澀痛淚出,症狀於 秋、冬季節 尤為明顯,蓋因秋屬 、冬屬 ,金氣剋木(肝)、水寒傷肝,遂致肝氣不榮,目竅失養。

病機分析
肝主目,其氣通於春,喜條達而惡抑鬱。若 肝血不足肝氣虛弱,則易受 肺金(秋)腎水(冬) 之氣所乘。西風屬 燥金之氣,北風屬 寒水之氣,二者皆能伐肝,使肝陰耗損,目絡失濡,故見澀痛流淚。此證與 「肝虛風證」「燥邪犯目」 相關,然特發於特定風向與季節,是其辨證特點。

治療原則

  1. 補肝之不足
    • 滋養肝血,選用 當歸、白芍、枸杞 等,如 四物湯 加減。
    • 溫養肝陽,可酌加 山茱萸、川芎,助肝氣升發。
  2. 抑肺之有餘
    • 潤燥斂肺,以 麥冬、沙參、五味子 調節肺金,防其過剋肝木。
    • 若兼風燥外襲,可佐 防風、菊花 疏風明目。

延伸理論
此證與 「五運六氣」 學說相契,強調人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失衡。肝虛者遇 六氣偏勝(如燥、寒),易內外合邪而發病。臨床亦可參考 《內經》「風氣通於肝」「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之論,結合體質調攝。

鑑別診斷
需與 「風淚眼」(風邪引淚)、「肝火上炎」(實熱眼痛)區別。迎西證以 虛證為主,且發作具明顯 季節性與風向誘因,治療首重 補虛固本,佐以 制剋 之法。

(全文以中醫理論為核心,未涉現代醫學觀點及用藥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