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滎輸治外經」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滎輸治外經,取穴法之一。指各經的滎穴和輸穴主治外行經脈所過處的病證。《靈樞.邪氣藏府病形》:「滎輸治外經,合治內府。」《太素》註:「五藏六府滎輸未至於內,故但療外經之病」;《類經》註:「滎輸氣脈浮淺,故可治外經之病。」

滎輸治外經,是指各經的滎穴和輸穴主治外行經脈所過處的病證。滎穴和輸穴是經脈上的兩個重要穴位,滎穴位於經脈的末端,輸穴位於經脈的中間,兩者都具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作用。外行經脈是指經脈在體表的部分,它們主要分布在四肢和胸腹部,與人體的臟腑、皮膚、肌肉等組織有密切的聯繫。外行經脈上所發生的病證,往往與人體的臟腑功能失調有關。滎輸治外經,就是通過刺激滎穴和輸穴,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從而達到治療外行經脈所過處的病證的目的。

滎輸治外經的理論依據,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滎穴和輸穴是經脈上的兩個重要穴位,具有疏通經絡、調和氣血的作用。
  2. 外行經脈是經脈在體表的部分,它們主要分布在四肢和胸腹部,與人體的臟腑、皮膚、肌肉等組織有密切的聯繫。
  3. 外行經脈上所發生的病證,往往與人體的臟腑功能失調有關。

滎輸治外經的臨床應用,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 治療外行經脈所過處的疼痛、麻木腫脹等症狀。
  2. 治療外行經脈所過處的皮膚病、神經系統疾病等。
  3. 治療外行經脈所過處的臟腑功能失調。

滎輸治外經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治療方法,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滎輸治外經時,要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穴位進行治療,並注意掌握好刺激強度和刺激時間,以免引起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