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鬱火惡寒」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鬱火惡寒,證名。因火鬱清道,至陽氣不得外越所致的惡寒證。

《證治匯補.惡寒章》:「鬱火惡寒,有素病虛熱,忽覺惡寒,須臾戰慄,如喪神守,此火鬱清道,抑遏陽氣於脾土,不得外越,故手足厥冷,乃火極似水,熱極反兼水化,自覺其寒,非真寒也。」

證見惡寒,四肢厥冷,兼見口苦、溺赤、脈數。治宜升陽散火,用升陽散火湯,或火鬱湯等。參見惡寒條。

鬱火惡寒,是由於體內有虛熱,虛熱鬱結於清道,阻礙了陽氣的宣發,導致陽氣不得外越,而出現惡寒的症狀。

鬱火惡寒的臨床表現為:惡寒,四肢厥冷,兼見口苦、溺赤、脈數。

治療鬱火惡寒,應以升陽散火為主,可以使用升陽散火湯、火鬱湯等中藥方劑進行治療。

鬱火惡寒的預防,主要是注意調理好自己的身體,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注意飲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喝酒,不抽菸。

如果出現了鬱火惡寒的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