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雲川道人>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雲川道人,乃清代中醫名家,其真實姓名及生平事蹟已不可考,然所著《絳囊撮要》五卷刊行於乾隆九年(1744年),為中醫藥學重要文獻,後世多種版本流傳,足見其學術價值。

《絳囊撮要》內容博採眾方,收錄諸多臨床驗方,涵蓋內、外、婦、兒各科,尤以簡便廉效之方著稱。其用藥特點體現中醫「簡、便、廉、驗」之原則,方劑配伍嚴謹,注重藥性之陰陽平衡與五行生剋,深合中醫辨證論治之精髓。

書中對於脈學、臟腑辨證、經絡理論等中醫基礎理論亦有闡發。其論脈強調三部九候,重視脈象與臟腑氣血之關聯;臟腑辨證則本於《內經》,結合五行學說,詳述各臟腑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經絡理論方面,闡釋十二經脈循行及主治要穴,體現中醫整體觀念。

《絳囊撮要》所載方劑,如治外感熱病之方,多遵《傷寒論》六經辨證;調理內傷雜病之劑,則重視脾胃氣血之調和;外科方藥尤擅長瘡瘍癰疽之治療,體現中醫「託裡透毒」、「活血消腫」之法。其婦科方劑注重調經種子,兒科諸方則以顧護小兒稚陰稚陽為要。

該書在藥物炮製方面亦多闡述,如半夏、附子等毒性藥材之加工減毒方法,體現中醫藥傳統炮製之精妙。其對藥物性味歸經、升降浮沉之論述,亦彰顯中醫藥理論之系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