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血瘀月經過少」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血瘀月經過少
病機與病因
血瘀月經過少屬中醫月經病範疇,主要因瘀血內阻、衝任胞脈氣血運行不暢所致。瘀血成因多與寒凝、氣滯相關:
- 寒凝血瘀:外感寒邪或陽虛內寒,寒性凝滯,阻遏經脈,血行遲滯而成瘀。
- 氣滯血瘀:情志失調、肝鬱氣滯,氣機不暢則血行受阻,日久化瘀。
臨床表現
- 共同特徵:經量明顯減少(少於30毫升),經色紫暗、質稠夾血塊,舌質暗或有瘀斑,脈沉澀或弦緊。
- 寒凝血瘀證:經行小腹冷痛劇烈(痛感多於脹),得熱痛減,血塊排出後疼痛稍緩,可伴四肢不溫、面色青白,舌苔白膩。
- 氣滯血瘀證:少腹脹滿甚於疼痛,經前乳房脹痛,情緒波動後症狀加劇,嗳氣或排氣後脹痛減輕,舌邊偏紅。
治療方藥
-
寒凝血瘀證
- 治法:溫經散寒,活血祛瘀。
- 主方:
- 少腹逐瘀湯(《醫林改錯》):小茴香、乾薑溫經散寒;蒲黃、五靈脂、當歸、川芎活血化瘀;延胡索、沒藥止痛。
- 過期飲(《證治準繩》):四物湯補血活血,加肉桂、附子溫陽,桃仁、紅花化瘀,適用於兼血虛者。
-
氣滯血瘀證
- 治法:疏肝理氣,活血調經。
- 主方:
- 膈下逐瘀湯(《醫林改錯》):烏藥、香附、枳殼疏肝理氣;桃仁、紅花、丹皮活血化瘀;當歸、川芎養血調經。
- 七制香附丸(《景岳全書》):以香附為主藥,經酒、醋、鹽等多種制法增強其理氣解鬱之效,配伍當歸、川芎等活血調經。
配伍加減
- 兼氣虛者,加黃耆、黨參益氣行血。
- 瘀久化熱,經色紫紅、質黏稠,加丹皮、梔子清熱涼血。
- 血塊多且痛甚者,加三七、血竭增強化瘀止痛之力。
病機延伸
瘀血日久可進一步影響衝任功能,導致閉經、不孕。若瘀血阻滯胞宮,新血不得歸經,可能出現經期延長或非時出血,需結合四診辨證論治。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