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吸促」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吸促,病狀名。指吸氣短促。肺主氣,司呼吸,肺氣虛則吸促。《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後病脈證》:「在上焦,其吸促。」

吸促,又稱促氣。《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吸促,即促氣也。促氣者,吸氣短促,不及平常之數,或氣促而喘,或氣促而咳,或氣促而汗,或氣促而胸痛,或氣促而心悸,或氣促而頭眩,或氣促而四肢厥冷,或氣促而昏厥,或氣促而卒死。」

吸促的病因病機,主要由於肺氣虛弱,不能宣發肅降,肺失宣降,則氣機不暢,呼吸急促。此外,外感風寒、風熱、暑濕等邪氣,侵襲肺臟,亦可導致肺氣虛弱,而見吸促。

吸促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吸氣短促,不及平常之數,或氣促而喘,或氣促而咳,或氣促而汗,或氣促而胸痛,或氣促而心悸,或氣促而頭眩,或氣促而四肢厥冷,或氣促而昏厥,或氣促而卒死。

吸促的治療,以補肺益氣為主。可用黃芪、白朮、人參、甘草等藥物。若兼有外感風寒者,可加用麻黃、桂枝、白芍等藥物;若兼有外感風熱者,可加用薄荷、桑葉、菊花等藥物;若兼有外感暑濕者,可加用藿香、佩蘭、蒼朮等藥物。

吸促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注意保暖,避免受寒。

(2)飲食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3)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4)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5)定期體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吸促是一種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因此,大家一定要重視吸促,一旦出現相關症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