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吸門」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吸門

中醫學概念

吸門是中醫解剖學中「七衝門」之一的重要結構,主要涉及呼吸與發聲功能。根據不同醫家的論述,其具體定位略有差異,但均與現代解剖學中的會厭及喉部結構密切相關。

古籍記載

《難經》觀點

《難經·四十四難》明確指出:「會厭為吸門。」丁德用進一步註解:「會厭為吸門者,咽喉為水谷下時厭按呼吸也。」這說明古代醫家認為會厭作為氣管的保護結構,同時具備調節呼吸的功能。

《儒門事親》觀點

《儒門事親》卷三提出不同見解:「會厭之下為吸門。」這種觀點擴大了吸門的涵蓋範圍,認為吸門不只包括會厭,還應包含聲帶等部位。

解剖位置與功能

吸門位於咽喉要道,其主要功能包括:

  • 呼吸調節:作為氣體出入的門戶,控制呼吸氣流的通暢與否
  • 發聲功能:《儒門事親》的觀點暗示其與發聲機制相關
  • 保護作用:防止食物誤入氣管
  • 氣機升降樞紐:在中醫氣機運行中起關鍵作用

七衝門關係

吸門作為七衝門之一,與其他六門(飛門、戶門、賁門、幽門、闌門、魄門)共同構成人體的消化道門戶系統,各司其職,協調完成飲食物的受納、消化、吸收和排泄過程。

臨床意義

在中醫臨床診斷中,吸門的功能狀態可反映:

  • 肺氣盛衰
  • 氣機升降是否正常
  • 咽喉部病變的定位

吸門功能失調可能表現為呼吸不暢、聲音嘶啞、吞咽障礙等症狀。歷代醫家對其位置的不同見解,反映了中醫解剖認識的發展過程,也為現代中醫咽喉科疾病的辨證論治提供了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