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吸遠」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吸遠
病狀名,屬中醫呼吸異常證候之一。指患者吸氣時需深長用力方能完成,氣息似需自遠處牽引而至,常見於虛損性疾病,與腎氣攝納功能失常密切相關。

臟腑病機
《黃帝內經》言:「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腎主納氣,為氣之根。肺司呼吸,然氣之歸根實賴腎氣攝納。若腎精虧耗(如久病、房勞過度),或腎陽衰微(如老年命門火衰),則攝納無權,氣浮於上,表現爲吸氣不能歸根,需刻意深引,方得稍緩。《難經·四難》所謂「呼出心與肺,吸入腎與肝」,正闡明呼吸深部與下焦肝腎之關聯。

臨床辨證

  1. 腎精不足型:多見於虛勞日久,症見吸遠伴腰膝酸軟、耳鳴健忘、脈沉細。此因精虧不能化氣,腎失攝納,可參酌張景岳「精能化氣」之論。
  2. 腎氣衰微型:常見於喘證末期,吸遠兼見肢冷面青、咳唾涎沫、尺脈微弱。此屬真元虧損,陽不斂陰,與《金匱要略》「在下焦者,其吸遠」相合,當辨陰陽虛損。

經絡關聯
足少陰腎經「其直者,從腎上貫肝膈,入肺中」,腎虛則經氣逆亂,影響肺氣肅降。另衝脈「並少陰之經」,若腎氣虛而衝氣上逆,亦可擾動肺系,加重吸遠之象。

古籍延伸
《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要訣》論喘證時指出:「呼氣促兮吸氣長,痰濕壅滯在肺脘;呼氣長兮吸氣促,腎虛不能納氣歸。」強調吸氣深長多與腎虛相關,需與實喘之呼氣困難鑑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