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奚魁蜆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奚魁蜆肉

病名源流
奚魁蜆肉,首載於《銀海精微》,屬中醫眼科病證範疇,又稱「雞冠蜆肉」。其名取象於病變形態——眼瞼內生贅生物,狀若蜆肉或雞冠,隆起赤紅,甚則遮蔽瞳神,影響視物。

病因病機
此症多因風熱毒邪外襲,或脾胃積熱上攻於目,氣血壅滯,血熱瘀結而成。《審視瑤函》提及:「瞼中生贅,由火鬱血分,津液結聚。」另肝經燥火或陰虛火旺,亦可灼傷血絡,致血肉腐脹,發為蜆肉。

臨床表現
初起眼瞼微癢赤澀,繼而內生紅肉,其形漸長如雞冠,或似蜆肉翻出,觸之易出血。嚴重者腫物堅硬,疼痛拒按,可伴頭痛煩渴、便秘溲赤等全身症狀。

治法與方藥

  1. 內治

    • 風熱熾盛:宜清熱散風,方用涼膈清脾飲(《審視瑤函》)加減,黃連、黃芩、梔子清泄三焦火毒,薄荷、防風疏風散邪。
    • 血熱瘀滯:當涼血化瘀,選破血紅花湯(《銀海精微》)合桃紅四物湯,以當歸尾、紅花、赤芍破血消癥,生地、丹皮涼血散結。
    • 陰虛火旺:滋陰降火,方取知柏地黃丸,輔以玄參、夏枯草清肝散結。
  2. 外治

    • 清心降火湯(《目經大成》)燻洗,或血竭乳香散外敷,解毒消腫。
    • 必要時可配合針灸,取太陽、合谷、太衝等穴瀉熱通絡。

古籍考據
《銀海精微》載其與「胞肉膠凝」「瘀血灌睛」等症相類,然奚魁蜆肉獨重「血肉壅腫」之候。《醫宗金鑑·眼科心法》進一步區分,謂其「色赤脈赤,從眥角努出」,與「魚子石榴」等病機有別。

此病症涉五輪中之肉輪(脾所主),治療須兼顧標本,清熱勿忘健脾,化瘀當佐養陰,方合中醫整體調治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