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息賁」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息賁(病名)**是指肺積的一種疾病。在中醫理論中,肺脈處理肺臟的氣機運行,若肺脈滑甚並伴有上氣現象,則稱為息賁。

根據《難經·五十四難》記載,肺積又稱為息賁,位於右脅下,大小如同一杯子,若不及時治療,會引起淅淅冷熱、喘咳,以及肺壅等症狀。

醫家楊玄操解釋說,「息」指的是長久堆積,「賁」指的是鬲,表示肺臟在膈上停滯,氣血無法順暢,漸漸發展成為息賁。也有解釋認為「賁」是指聚集,指肺臟的氣血長時間積聚而不流通。

《濟生方》卷四記載了息賁的臨床表現,患者在右脅下感覺到一個大如覆杯的腫塊,伴有喘息及氣血逆流等症狀。患者的脈搏浮腫而細小,面色蒼白,病情嚴重時會有背部疼痛、氣短、健忘、眼睛無法睜開、皮膚寒冷以及時而有痛感等不適。

在治療上,可以使用一些方劑如息賁丸、調息丸、息賁湯等來緩解病情。

更多有關肺積的知識,可以參見肺積的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