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息必鼾」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息必鼾

基本概念

「息必鼾」一詞首見於《傷寒論》,意指睡眠中發出的粗重呼吸聲響,此乃「鼾」之另一稱謂。在中醫學理論體系中,此症狀多與肺系氣機不暢相關。

中醫病因病機

從中醫理論分析,息必鼾主要涉及以下病機:

  1. 肺氣壅滯:肺主氣司呼吸,肺氣失宣則呼吸不暢
  2. 痰濕阻肺:體內痰濕積聚,阻塞氣道
  3. 脾虛失運:脾為生痰之源,脾虛則濕聚成痰
  4. 陽明經熱:胃熱上蒸,影響呼吸通道
  5. 氣道不利:鼻咽部氣道受阻,氣息出入不暢

辯證分型

1. 痰濕阻肺型

臨床表現

  • 鼾聲沉悶
  • 痰多色白
  • 胸悶脘痞
  • 舌苔白膩
  • 脈滑

治法:燥濕化痰、宣肺通竅

2. 肺熱壅盛型

臨床表現

  • 鼾聲粗大
  • 口乾咽燥
  • 痰黃稠
  • 舌質紅
  • 苔薄黃
  • 脈數

治法:清泄肺熱、宣通氣道

3. 氣虛血瘀型

臨床表現

  • 鼾聲時斷時續
  • 面色晦暗
  • 唇甲青紫
  • 舌暗有瘀斑
  • 脈細澀

治法:益氣活血、化痰開竅

古代典籍記載

《黃帝內經》提及「鼻息必鼾」與陽明經病相關。《傷寒論》記載:「風溫為病,脈陰陽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出。」指出溫熱病邪可致此症。

中醫治療思路

針對息必鼾,中醫傳統治療著重整體調理:

  1. 藥物治療
  • 痰濕型常用二陳湯、溫膽湯
  • 肺熱型多用瀉白散、麻杏石甘湯
  • 氣虛血瘀型常選補陽還五湯加減
  1. 針灸療法: 常取穴位包括:迎香、合谷、列缺、足三里、豐隆等
  2. 導引療法: 傳統養生功法如五禽戲、八段錦等調理氣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