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息高」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息高
證名,指呼吸困難加劇,氣息短促而微弱,並伴隨張口抬肩之症,屬中醫危重證候之一。此證首見於《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並治》:「少陰病六七日,息高者,死。」《傷寒論後條辨》進一步闡述:「肺主氣,而腎為生氣之源,蓋呼吸之門也,關係人之生死者最巨。息高者,生氣已絕於下而不復納,故游息僅呼於上,而無所吸也。」意指此證病機深及肺腎,腎氣衰敗,納氣功能喪失,僅存肺氣獨呼於上,危在旦夕。
中醫病機分析
息高屬「喘證」之極危階段,多見於少陰病後期,或臟腑氣機衰竭之時,病理關鍵如下:
- 腎不納氣:腎為氣之根,主攝納肺氣。若腎陽衰微,下元虛冷,無法固攝氣機,則肺氣上逆,呼吸淺表,僅存呼出而難吸入。
- 肺氣將絕:肺主氣司呼吸,若久病耗傷肺氣,或邪氣閉阻肺絡,致宗氣耗散,呼吸失司,張口抬肩以代償吐納。
- 真陽欲脫:少陰病(心腎陽虛)發展至息高,常伴四肢厥冷、脈微欲絕,乃陰寒內盛、陽氣外亡之兆,預後極差。
證候特點
- 呼吸型態:氣息短促,呼多吸少,甚則僅有呼出而無吸入,呈現「游息於上」之象。
- 體徵:患者張口抬肩,呼吸時肩頸肌肉強力參與,面色蒼白或青紫,神情淡漠。
- 脈象:多見沉細欲絕、或浮大無根,象徵臟氣衰竭。
相關證候辨析
- 肩息:指呼吸困難時肩膀隨息聳動,但尚未至息高之瀕死階段,常見於實喘(如痰飲壅肺)或虛喘(如肺氣虛弱)。
- 張口抬肩:為喘證常見體徵,多因氣機壅滯或肺腎虧虛所致,若兼見息高,則屬病情惡化。
息高作為少陰病危候,反映先天之氣(腎氣)與後天之氣(肺氣)俱衰,臨床須緊扣「肺腎同病」與「陽氣暴脫」之病機,方能準確辨治。相關記載散見於《傷寒論》及後世溫病學派之危證論述,為中醫急症診療中的重要指徵。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