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息肉痔」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息肉痔,又稱直腸息肉,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多發於兒童。其主要症狀是肛門生息肉,大小不等,便時可突出於肛外,時有鮮血、粘液隨糞便排出,無痛。

息肉痔的發病原因主要與濕熱下迫大腸有關。濕熱之邪下注大腸,阻滯腸道氣機,經絡阻滯,瘀血濁氣凝聚而成。

息肉痔的治療以清熱祛濕、活血祛瘀、軟堅散結為主。內治可用大黃、黃連、黃芩、白朮、陳皮、枳實、厚朴甘草等中藥煎湯內服;外用可用馬齒莧、地丁、黃柏、苦參等中藥煎水坐浴。

息肉痔的預防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暢,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以下是《醫學入門》中關於息肉痔的記載:

「息肉痔者,大腸內生息肉,大小不等,便時突出肛外,鮮血、粘液隨糞便排出,無痛。多見於兒童。治宜清熱祛濕,活血祛瘀,軟堅散結。方用大黃、黃連、黃芩、白朮、陳皮、枳實、厚朴、甘草等中藥煎湯內服;外用馬齒莧、地丁、黃柏、苦參等中藥煎水坐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