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息胎」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息胎,病名。胞衣不下的一種病理情況。宋.薛軒《坤元是保》:「惡血流入胞中,胞為血脹而不下,謂之息胎。」詳胞衣不下條。

息胎,又稱胞衣不下,是指胎兒娩出後,胞衣不能隨之娩出,留在子宮內的一種病理情況。其主要症狀為胞衣不下,腹痛,小腹脹滿,下墜,發熱,煩躁,口渴,舌紅,苔黃,脈數。

息胎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產程過長,胎兒過大,胎位不正,或產婦體質虛弱,氣血不足,均可導致胞衣不下。
  2. 產後惡露不盡,或產後出血過多,均可導致胞衣不下。
  3. 產後感染,如產褥感染、子宮內膜炎等,均可導致胞衣不下。

息胎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 催生:如果胞衣不下時間不長,可以通過催生的方法促使胞衣娩出。
  2. 手術:如果胞衣不下時間較長,或通過催生不能娩出,則需要通過手術將胞衣取出。
  3. 中醫治療:中醫治療息胎,主要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為主。常用方藥有桃仁紅花散、失笑散、通經散等。

息胎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產後併發症,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產婦大出血、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產婦在產後一定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並要定期到醫院進行產後檢查,以防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