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膝頂」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膝頂
膝頂為經外穴之別名,又稱鶴頂,屬下肢部奇穴之一,其定位與功效於中醫臨床及針灸治療中具有一定意義。
定位與取穴
膝頂穴位於膝部,髕骨上緣正中凹陷處,即屈膝時髕骨上方之凹陷點。取穴時可令患者正坐或仰臥,膝關節微屈,於髕骨上緣中央處按壓取之。
主治功能
膝頂穴為局部取穴,主要用於治療膝關節及下肢疾患,如:
- 膝部腫痛:風寒濕邪侵襲或氣血瘀滯所致之膝關節疼痛、腫脹。
- 鶴膝風:中醫病名,指膝關節腫大、形如鶴膝之症,多因肝腎不足或風濕久痹所致。
- 下肢痿軟:氣血虛弱或經絡不通引發之下肢無力、活動不利。
針刺與艾灸
臨床運用時,多以針刺或艾灸刺激此穴:
- 針刺:直刺0.5~1寸,得氣後施以提插捻轉手法,適用於實證疼痛。
- 艾灸:以艾條溫和灸或隔薑灸5~10分鐘,適用於虛寒性膝關節疾患。
配穴應用
膝頂穴常與他穴配伍以增強療效,例如:
- 配犢鼻、陽陵泉,舒筋活絡,緩解膝關節痹痛。
- 配足三里、三陰交,補益氣血,治療下肢痿弱無力。
學理依據
中醫理論中,膝頂穴鄰近膝關節,屬局部取穴範疇,可疏通足陽明胃經及足三陰經之氣血,調和膝部經絡,改善「不通則痛」、「不榮則痛」之病機。其別名「鶴頂」亦反映古人對膝關節形態與功能之形象化描述。此穴之應用,體現中醫「以痛為腧」及「近治作用」之取穴原則。
(以上內容基於中醫典籍及針灸學理綜述,未涉及現代醫學建議。)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