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膝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膝痛
證名。指膝部肌肉、經絡及骨節間出現疼痛。《張氏醫通·膝痛》載:「膝為筋之府……膝痛無有不因肝腎虛者,虛則風寒濕氣襲之。」中醫認為膝痛多與肝腎不足、氣血虛弱,或外感風寒濕邪侵襲經絡有關,治療當以補益肝腎、祛邪通絡為主。
病因病機
膝痛成因複雜,主要與以下幾方面相關:
- 肝腎虧虛:肝主筋,腎主骨,肝腎不足則筋骨失養,易受外邪侵襲。
- 外邪侵襲:風寒濕邪客於經絡,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
- 氣血瘀滯:久病或勞損致氣血瘀阻,經脈失養,發為疼痛。
- 濕熱下注:濕熱蘊結膝部,可導致紅腫熱痛。
辨證論治
臨床常見證型及治法如下:
- 風熱挾濕:膝痛腫脹,屈伸不利,多見熱象,宜清熱利濕,方用 二妙散 加減。
- 肝腎陰虛:膝痛不腫,伴見口乾咽燥,舌紅少苔,宜滋陰降火,方用 虎潛丸。
- 寒濕痹阻:膝痛重着,遇寒加劇,宜溫經散寒,方用 獨活寄生湯。
- 虛寒挾風濕:膝冷痛,畏寒喜暖,宜溫補肝腎,方用 虎骨四斤丸(現代可用 豹骨四斤丸 替代)。
- 肝腎虧損,筋骨痿弱:膝痛伴痿軟無力,宜補益肝腎,強筋壯骨,方用 鹿茸四斤丸。
經絡辨證
膝痛可依疼痛部位辨其歸經,並加入引經藥以增強療效:
- 痛在膝後(委中、腨腸):屬 足太陽膀胱經,可加 羌活、防風。
- 痛在外側:屬 足少陽膽經,可加 柴胡、黃芩。
- 痛在內側:屬 足三陰經(肝、脾、腎),可加 熟地、當歸、牛膝。
若膝關節腫痛日漸加重,日久可發展為 鶴膝風,症見膝部腫大如鶴膝,屈伸不利,需及早調治。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