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膝癰」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膝癰,病名。指發生於膝關節錶面的癰瘡。《外科啟玄》卷五:「膝外有癰,是足少陽經毒,多氣少血;膝內有癰,是足太陰經,多氣少血。此膝間乃樞紐骨節行動之處,宜仔細治之,不然令人廢矣。」證治見外癰條。

膝癰,是指發生於膝關節表面的癰瘡。膝關節是人體重要的樞紐骨節,其活動範圍較大,若患有膝癰,會影響膝關節的活動,嚴重者甚至會導致關節殘廢。因此,膝癰的治療應當十分慎重。

膝癰的發病原因,主要與膝關節局部的血液循環不暢、外傷、感染等因素有關。膝關節局部的血液循環不暢,會導致局部組織的代謝障礙,從而使其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外界病菌的侵襲而發生感染。外傷是導致膝癰發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膝關節是人體活動頻率較高的關節,在活動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外力的撞擊或扭傷,從而導致膝關節局部組織的損傷,進而引起感染。此外,膝關節的感染也是導致膝癰發生的重要原因。膝關節的感染,會導致局部組織的炎症反應,從而使其抵抗力下降,容易受到外界病菌的侵襲而發生感染。

膝癰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局部紅腫、熱痛、化膿、破潰等。膝癰的治療,以清熱解毒、消腫排膿為主。常用的中藥有金銀花、連翹、蒲公英、板藍根、大黃、黃連、黃芩等。此外,還可以配合外用藥膏,以促進局部膿液的排出。

膝癰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膝關節的保暖,避免受涼。
  2. 避免膝關節外傷。
  3. 保持膝關節的清潔衛生。
  4. 增強膝關節的抵抗力。
  5. 積極治療膝關節的其他疾病

膝癰是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其治療應當十分慎重,以免延誤病情。如果出現膝關節紅腫、熱痛、化膿、破潰等症狀,應當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耽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