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鼷穴」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鼷穴

鼷穴,經穴別名。出《針灸甲乙經》。《針灸逢源》作鼠穴。即承泣。參見該條。

定位

在面部,目外眥角下方,當眶下緣平面。

主治

目赤腫痛,目翳,淚出,視物不清。

針刺法

直刺0.5~1寸,可灸。

穴義

本穴為足太陽膀胱經之穴,膀胱經主一身之水,膀胱經之氣在此穴外散,故名鼷穴。

名解

1、鼷穴。鼷,鼠也。穴在目外眥角下方,當眶下緣平面,此處如鼠之眼,故名鼷穴。

2、鼠穴。鼠,小動物也。穴在目外眥角下方,當眶下緣平面,此處如鼠之眼,故名鼠穴。

圖解

鼷穴穴位圖

穴性

本穴為足太陽膀胱經之穴,膀胱經主一身之水,膀胱經之氣在此穴外散,故為水穴。

配伍

配攢竹穴、晴明穴治目赤腫痛;配承泣穴、四白穴治目翳;配太陽穴、風池穴治頭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注意事項

本穴為眼周重要穴位,操作時應注意避免損傷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