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席瘡」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席瘡(又名印瘡、褥瘡)是指久坐久臥、臀背部長期受壓迫所引起的瘡瘍。常見於截癱、半身不遂等病症。

席瘡的發生原因主要是由於長期病弱,氣血虧虛無法供應肌膚所需營養,加上局部受到壓迫和摩擦的影響,細菌感染後形成。

席瘡的症狀初期呈現紫斑,之後皮膚會破損,逐漸出現潰爛、壞死和腐肉脫落,形成難以癒合的潰瘍。

治療席瘡時應注意調補氣血,可以內服補益藥物如十全大補湯等。對於外部治療,重點在於預防,包括保持受壓部位的清潔,經常轉換體位,保持局部乾燥或使用酒精按摩,並在患部使用軟墊。如果潰爛後需要清除壞死組織,可以外敷五五丹,然後繼續使用生肌玉紅膏等藥物。

預防席瘡主要是保持臀背部皮膚的清潔,經常轉換體位,避免局部受到壓迫和摩擦,必要時可以在受壓部位使用軟墊。

根據《瘍醫大全》卷三十五的描述,席瘡是由於長期久著席褥,身體受壓處如臀部、背部等單薄肌肉部位而形成的瘡瘍。原因是長期病衰,氣血無法供應肌膚所需,再加上受壓摩擦後受到細菌感染而形成。常見於截癱、半身不遂等病症。症狀上初期出現紫斑,然後皮膚破損,逐漸形成潰爛,壞死的組織脫落,形成難以治癒的潰瘍。治療上應注意調補氣血,可內服十全大補湯等補助藥物。外部治療著重在預防,包括清潔受壓部位,頻繁改變體位,保持乾燥或使用酒精按摩,使用軟墊等。如果潰爛後需要清除壞死組織,可外敷五五丹,接著使用生肌玉紅膏等藥物。另外,有關潰瘍的資訊可以參考其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