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喜夢」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喜夢
病證名,指睡眠中頻繁作夢之證候,首見於《靈樞·淫邪發夢》。常人多偶爾作夢屬生理現象,然若長期夢境紛擾(甚或惡夢連連),則為病態,中醫稱為「喜夢」或「多夢」。
病因病機
- 心氣虛弱或心血不足:
《靈樞》謂「心藏神」,心氣、心血虧虛則神失所養,魂魄不寧,致寐中神識浮越而多夢。 - 臟腑失和,擾動心神:
五臟功能失調(如肝鬱化火、脾虛濕困、腎陰虧虛等)皆可上擾心神,誘發夢境。 - 外邪與情志內傷:
六淫外襲(如熱邪內燔)或七情過極(憂思鬱怒),皆可耗傷心氣,致「神不安舍」而多夢。如《雜病源流犀燭》云:「神役乎物,則魂魄不安……合目而多夢。」
證型與治法
- 心陰血虛,心火亢盛:
- 表現:夢多易驚、心悸煩熱、舌紅少苔。
- 治法:滋陰降火、鎮心安神,方選朱砂安神丸(黃連、生地、當歸、朱砂等),酌加酸棗仁、柏子仁。
- 瘀血內阻:
- 表現:夢境紛亂伴胸悶刺痛、舌暗瘀斑。
- 治法:活血化瘀、通竅安神,清代王清任主張用血府逐瘀湯(桃仁、紅花、川芎、柴胡等)。
- 心脾兩虛:
- 表現:夢多易醒、倦怠食少,屬思慮傷脾、血不養心。
- 治法:益氣健脾、養血安神,選方歸脾湯(黃芪、人參、白朮、龍眼肉等)。
古籍論述
《雜病源流犀燭》強調:「夢者,神不安之一驗」,提出魂魄妄行與外感內傷相關,並記載別離散(調和陰陽)、益氣安神湯(補虛定志)等方。
此證與「不寐」(失眠)有別,然臨床常兼見,治療當辨虛實,總以調神定志為要。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