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錯經」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錯經,病證名。見《竹林寺女科秘方考》。指月經不循正常途徑出,有經血上逆而從口鼻出,有經血從大小便出者。可參見逆經、差經、產後交腸病條。

錯經,又稱逆經、差經。《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云:「經血不循常道,或從口鼻而出,或從大小便而出,名曰錯經。」《醫學入門》云:「經血不循常道,或從口鼻而出,或從大小便而出,名曰錯經。」《景岳全書·婦人雜證》云:「經血不循常道,或從口鼻而出,或從大小便而出,名曰錯經。」

錯經的病因病機,主要有以下幾點:

  1. 肝腎陰虛,沖任失調。《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云:「經血不循常道,或從口鼻而出,或從大小便而出,名曰錯經。其因有二:一則肝腎陰虛,沖任失調,經血上逆,故從口鼻而出;二則氣血虛弱,經血下迫,故從大小便而出。」
  2. 氣血虛弱,經血下迫。《醫學入門》云:「經血不循常道,或從口鼻而出,或從大小便而出,名曰錯經。其因有二:一則肝腎陰虛,沖任失調,經血上逆,故從口鼻而出;二則氣血虛弱,經血下迫,故從大小便而出。」
  3. 寒凝血瘀,經血逆行。《景岳全書·婦人雜證》云:「經血不循常道,或從口鼻而出,或從大小便而出,名曰錯經。其因有二:一則肝腎陰虛,沖任失調,經血上逆,故從口鼻而出;二則氣血虛弱,經血下迫,故從大小便而出;三則寒凝血瘀,經血逆行,故從口鼻而出。」

錯經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

  1. 月經不調。月經周期提前或延後,經量增多或減少,經期延長或縮短。
  2. 經血顏色異常。經血顏色鮮紅或暗紅,有血塊。
  3. 經血質地異常。經血質地粘稠或稀薄。
  4. 經血有異味。經血有腥臭味或臭味。
  5. 其他症狀。伴有頭暈目眩、心悸氣短、腰膝酸軟、四肢乏力、失眠多夢等症狀。

錯經的治療,主要以調理肝腎、補益氣血、活血化瘀為主。可選用以下中藥方劑:

  1. 六味地黃丸。由熟地、山藥、山茱萸、茯苓、澤瀉、丹皮組成。具有滋陰補腎、益精填髓的功效。適用於肝腎陰虛所致的錯經。
  2. 補中益氣湯。由黃芪、人參、白朮、甘草、當歸、升麻、柴胡組成。具有補益氣血、升陽舉陷的功效。適用於氣血虛弱所致的錯經。
  3. 桃紅四物湯。由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桃仁、紅花組成。具有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的功效。適用於寒凝血瘀所致的錯經。

錯經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2. 注意飲食調理。多吃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
  3.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暢。
  4. 定期進行婦科檢查。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早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