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郄中」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郄中,經穴別名。出《素問.刺腰痛論》:「足太陽脈令人腰痛,……刺其郄中。」王冰註:「郄中,委中也。」即委中。參見該條。
郄中穴,別名委中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腧穴之一。位於小腿後面,委中穴下方,腓腸肌與比目魚肌之間。主治腰痛、下肢痿痹、小腿抽筋等症。
郄中穴是足太陽膀胱經的郄穴,郄穴是經脈上氣血流注最為緩慢的地方,具有蓄血、養血、調節經氣的作用。郄中穴具有疏通經絡、緩解疼痛、調節氣血等功效。
郄中穴是治療腰痛的常用穴位。腰痛是臨床常見的病症,多由腎虛、肝腎陰虛、氣血虛弱等原因引起。郄中穴具有補腎益氣、養血通絡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腰痛症狀。
郄中穴還可以用於治療下肢痿痹、小腿抽筋等症。下肢痿痹是指下肢肌肉無力、麻木、疼痛等症狀。小腿抽筋是指小腿肌肉突然收縮、痙攣,疼痛難忍。郄中穴具有補益肝腎、通絡舒筋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下肢痿痹、小腿抽筋等症狀。
郄中穴是臨床常用的穴位,具有多種功效。平時可以多按摩郄中穴,以增強身體的抵抗力,預防疾病。如果出現腰痛、下肢痿痹、小腿抽筋等症狀,可以通過按摩郄中穴來緩解症狀。
【穴位定位】
郄中穴位於小腿後面,委中穴下方,腓腸肌與比目魚肌之間。
【取穴方法】
坐位或仰臥位,屈膝,在小腿後面,委中穴下方,腓腸肌與比目魚肌之間,可觸及一凹陷,按壓有酸脹感,即是本穴。
【主治疾病】
腰痛、下肢痿痹、小腿抽筋等症。
【按摩手法】
用拇指指腹按揉郄中穴,每次3-5分鐘,每天2-3次。
【艾灸方法】
用艾條灸郄中穴,每次5-10分鐘,每周2-3次。
【穴位配伍】
郄中穴配腎俞穴、腰陽關穴,有補腎益氣、通絡舒筋的作用,主治腰痛、下肢痿痹。
郄中穴配太溪穴、三陰交穴,有補益肝腎、調節氣血的作用,主治下肢痿痹、小腿抽筋。
【穴位禁忌】
郄中穴不宜在月經期間、孕期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