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蝦游脈」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蝦游脈

蝦游脈為中醫脈象之一,屬「七怪脈」範疇。其特徵為脈動於皮膚表淺處,如蝦游於水中,時而突然一躍而逝,瞬息間又再度出現,脈來急促躁動,乍疏乍數,散亂無根。此脈象主孤陽無依,陰陽離決,乃臟腑氣機敗亂之危候。

脈象特點

蝦游脈之形態獨特,其脈位浮淺,應指即得,但脈動極不規律。其特徵可概括為:

  1. 浮而無根:脈位表淺,輕取即得,重按則散,缺乏根柢。
  2. 驟起驟落:脈來突然,宛若蝦躍,瞬間消失,旋即復現。
  3. 躁急不寧:脈率時而急促,時而沉伏,節律紊亂,毫無規律可循。

病機分析

蝦游脈之形成,主要與陰陽離決、元氣耗竭相關。其病機可歸納如下:

  • 孤陽無依:陽氣浮越於外,失去陰液之涵養,呈現躁動不安之態。
  • 臟氣衰敗:五臟真氣渙散,尤以心腎陽虛為甚,脈氣無法維繫正常運行。
  • 氣血離亂:氣血逆亂,營衛失調,脈道失於約束,故見散亂無序之象。

臨床意義

蝦游脈多見於重病危候,為預後不良之徵兆,尤其常見於以下病證:

  • 亡陽證:陽氣暴脫,神氣渙散,如休克、急性心衰等。
  • 陰竭陽脫:如大失血、大汗亡陽,陰陽不相維繫。
  • 臟腑衰竭:久病耗損,真元將絕,如晚期腫瘤、心腎功能衰竭等。

蝦游脈與其他怪脈(如雀啄脈、屋漏脈)同屬「真臟脈」,為臟氣敗露之象,反映生命跡象極度不穩,中醫視為病情危篤之重要指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