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痤疿瘡」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痤疿瘡

痤疿瘡(痘瘡)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主要在股臀間形成癤瘍。痤疿瘡的成因主要有脾經濕熱和久坐濕地或烈日石上。脾主運化水濕,若脾虛運化失調,水濕聚集形成濕熱,而局部部位若因久坐濕地或烈日石上而溫度升高,濕氣鬱蒸,也可產生濕熱。

痤疿瘡多發生在青春期,好發於股臀間。皮損為密集分佈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疹頂端尖銳,表面覆蓋黃色痂皮,周圍還有紅暈,且伴隨嚴重瘙癢感。

治療痤疿瘡主要以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為主。內服消風散、龍膽瀉肝湯等中藥可以清熱利濕,而外用苦參湯、黃連解毒膏等藥物可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癢。

預防痤疿瘡的方法包括保持皮膚清潔,勤洗澡,勤換內衣;避免久坐濕地和烈日石上;飲食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如果不及時治療,痤疿瘡可能引起局部皮膚破潰、感染,甚至形成瘺管。因此,一旦發現痤疿瘡,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