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下部冰冷不受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下部冰冷不受孕
病證名,出自《傅青主女科》卷上,為不孕症證型之一,亦稱「胞寒不孕」。此證主要因女性下焦(泛指下腹部及胞宮)虛寒,陽氣不振,致使胞宮失於溫煦,難以攝精成孕。
病因病機
- 腎陽虛衰:中醫認為「腎主生殖」,若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勞損過度(如房事不節、久病耗傷),導致腎陽虧虛,命門火衰,無法溫養胞宮,使下焦寒冷,影響受孕。
- 寒邪內侵:經期或產後調攝失當,風寒之邪乘虛客於胞脈,寒凝氣滯,血行不暢,日久形成胞宮寒凝之證。
- 肝鬱克脾:情志失調,肝氣鬱結,進一步橫逆犯脾,脾陽不振,水濕內停,寒濕下注,阻滯衝任二脈,亦能導致下部冰冷而不孕。
臨床表現
- 主證:下腹部及腰骶部冷感,喜溫畏寒,經行時冷痛加劇,月經後期或量少色黯,常夾血塊。
- 兼證:四肢不溫、性慾淡漠、白帶清稀量多,夜尿頻數或小便清長,舌淡胖、苔白滑,脈沉遲或弦緊。
治療原則
以「溫補腎陽、散寒暖宮」為主,佐以調理衝任氣血。
- 方藥:
- 經典方劑如《傅青主女科》之「溫胞飲」(藥物組成多含巴戟天、補骨脂、肉桂等溫腎助陽之品),或《金匱要略》「溫經湯」加減,以暖宮散寒、養血調經。
- 若兼肝鬱氣滯,可配合疏肝解鬱之柴胡、香附;寒濕重者,加蒼朮、茯苓以健脾化濕。
- 針灸:取關元、氣海、命門、三陰交等穴,施以灸法(如隔薑灸),以壯腎陽、通經脈。
與其他不孕證型的鑒別
- 下部冰冷不受孕專指下焦虛寒所致,與「痰濕不孕」(體胖多痰、舌苔厚膩)、「血瘀不孕」(經血色紫黑、痛如針刺)等證有別,臨床需辨明病機,對證施治。
此證反映中醫「寒者熱之」的治療思想,強調透過內服外治恢復胞宮溫煦之功,為傳統婦科調經種子的重要範疇。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