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痤疿」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痤疿

痤疿,病名。暑月汗出皮膚感染之病證。《素問.生氣通天論》「汗出見濕,乃生痤疿。」其病因肺熱脾濕所致,或夏月風熱邪毒搏於肌膚而生。其症大者名痤,小者名疿。痤即熱癤,大如酸棗,小如黃豆,皮色赤紅,內有膿血。疿即痱瘡,皮損處始起小泡,漸變膿皰,刺癢而微痛。治療當審辨因證與病情:熱癤者宜清熱解毒,可服仙方活命飲;痱瘡宜清暑利濕,用清暑湯。外可用苦參湯或青蒿煎湯洗,或以鵝黃散敷之。

痤疿是一種夏季常見的皮膚病,多發於青少年。其主要症狀為皮膚上出現紅色丘疹、膿皰,伴有瘙癢、疼痛等。痤疿的病因主要是由於皮膚毛囊及皮脂腺受到感染所致。此外,痤疿的發生也與遺傳、內分泌、免疫功能等因素有關。

痤疿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內服藥物和外用藥物。內服藥物主要以清熱解毒、消炎抗菌、活血化瘀等為主。外用藥物主要以消炎殺菌、收斂止癢為主。此外,痤疿患者還應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妝品,並適當進行體育鍛煉,以增強自身免疫力。

痤疿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保持皮膚清潔,勤洗澡,勤換衣。
  2. 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妝品。
  3. 注意飲食,避免吃辛辣、油膩、甜食等刺激性食物。
  4.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自身免疫力。
  5.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緊張、情緒激動。

如果出現痤疿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