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下格」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下格,病名。大便數旬不通,時嘔而食不進者。見《醫鈔類編》卷十五。下既不通,必反於上。故雖少與湯水,而嘔吐愈甚。治宜調胃承氣湯,熱飲,下宿結及溏糞膠粘惡物,則嘔吐可止。參見關格條。

下格,又稱下關格。是指大便數旬不通,時嘔而食不進的一種病證。其病因是由於大腸傳導失常,大便積滯,阻塞於腸道,導致腸道氣機不暢,水谷不化,上逆於胃,而出現嘔吐、食不進等症狀。

下格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大便數旬不通,時嘔而食不進。嘔吐的內容物多為宿食、腸液等。患者常常伴有腹脹、腹痛、腸鳴等症狀。

下格的診斷主要依據患者的臨床表現。根據大便數旬不通,時嘔而食不進的症狀,可以初步診斷為下格。如果患者伴有腹脹、腹痛、腸鳴等症狀,可以進一步確診。

下格的治療以通便、止嘔為主。常用的方藥有調胃承氣湯、大承氣湯、大黃附子湯等。

調胃承氣湯由大黃、芒硝、甘草組成。具有瀉下通便、清熱解毒的作用。適用於大便數旬不通,時嘔而食不進的患者。

大承氣湯由大黃、芒硝、甘草、牽牛子、大黃組成。具有瀉下通便、清熱解毒的作用。適用於大便數旬不通,時嘔而食不進,腹脹、腹痛、腸鳴等症狀的患者。

大黃附子湯由大黃、附子、甘草組成。具有瀉下通便、溫中散寒的作用。適用於大便數旬不通,時嘔而食不進,腹脹、腹痛、腸鳴等症狀的患者。

下格的預後一般良好。如果患者能夠及時治療,大多可以治癒。但是,如果患者長期不治療,可能會導致腸道功能障礙,甚至引起腸梗阻等嚴重併發症。

下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 飲食宜清淡,避免食用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
  2. 保持大便通暢,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
  3.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4.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波動。

如果患者出現大便數旬不通,時嘔而食不進的症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