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下極」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下極在中醫學中為一詞多義之術語,其涵蓋解剖位置、經穴別稱及診斷部位等不同範疇,分述如下:


1. 會陰深部(督脈起點)

《難經·二十八難》言:「督脈者,起於下極之俞。」明代滑伯仁注釋「纂內深處為下極」,意指會陰部深處為督脈之起源處。此處「下極」與「會陰」部位相近,屬任、督、沖三脈交會之所,為精氣運行之樞紐,與生殖、泌尿功能密切相關。


2. 經穴別名:長強穴

《難經》楊玄操注云:「下極者,長強也。」長強穴為督脈之絡穴,位於尾骨尖下,是督脈氣血始發之處,主治痔疾、腰脊痛及癲狂等證。其名「下極」強調其位置為軀幹最下端,具昇陽固脫之效。


3. 會陰穴區域

明代張介賓於《類經》中釋:「下極,兩陰之間,屏翳處也。」「屏翳」即會陰穴別稱,位於前後二陰之間,屬任脈要穴,主司泌尿生殖系統之氣機調節,與腎氣盛衰相關。


4. 面部診斷部位:山根(心部)

《靈樞·五色》載:「下極者,心也。」此處下極指兩目內眦間之山根部位。中醫望診學中,山根色澤與形態變化可反映心臟氣血狀態:若青暗滯澀,多主心血瘀阻;色淡白則常見心陽不足。


5. 肛門(魄門)

《難經·四十四難》云:「下極為魄門。」「魄門」即肛門,為五臟濁氣排泄之門戶,與肺(主魄)和大腸相表裏。其啟閉功能受腎氣固攝及脾胃升降之影響,臨床常見魄門不固之泄瀉、脫肛等證。


6. 橫骨部位

《針灸甲乙經》載下極亦指「橫骨」,即恥骨聯合上緣。橫骨為足少陰腎經所過,與衝脈相聯繫,主婦人月事及男子精室,是調理下焦氣血之關鍵區域。


中醫理論延伸

「下極」一詞之多重涵義,體現中醫「同詞異指」之特色,需結合上下文判讀。其定位雖異,但皆與下焦氣機、先天腎氣及任督二脈密切相關,反映中醫整體觀中「形氣相應」之思維。例如會陰深部與長強穴同屬督脈,共主陽氣昇發;而山根診心之說,則為「上病下取,下病上察」之診法具體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