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下紀」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下紀 (中醫名詞詳解)
名詞釋義
下紀,乃中醫學中經穴之別名,最早見載於《素問·氣穴論》篇:「下紀者,關元也。」此名揭示其與關元穴之密切關係,亦體現中醫學對人體經絡系統的獨特認知體系。
穴位定位與歸經
下紀穴即關元穴之別稱,隸屬於任脈經穴系統。其具體解剖定位如下:
- 體表定位:位於前正中線上,臍下三寸處(以同身寸法計量)
- 深層解剖:正對小腸襻,有腹壁下動、靜脈分支,布有第十二肋間神經前皮支內側支
穴位功能與主治
下紀(關元)穴作為人體重要俞穴,具有以下主要功能特性:
-
補益作用:
- 益氣固本,為強壯要穴
- 溫補下焦元陽之氣
- 培補先天腎氣
-
調理作用:
- 調理衝任二脈氣血
- 調節小腸腑氣
- 平衡三陰經氣機
-
臨床主治:
- 虛勞羸瘦,氣短乏力
- 遺精陽痿,月經不調
- 小便不利,遺尿癃閉
- 腹痛泄瀉,下元虛冷
經典文獻記載
歷代醫籍對下紀(關元)穴多有論述:
- 《針灸甲乙經》:「關元,小腸募也,一名下紀。」
- 《醫經理解》:「關元在臍下三寸,為人身元陰元陽關藏之處。」
- 《類經圖翼》:「此穴處人身上下四旁之中,故又名大中極。」
穴名深義
「下紀」之命名蘊含深層理論內涵,可從以下三方面理解:
- 空間方位:紀者,綱紀也。下紀意指位於人體下部的綱領性穴位。
- 功能特性:強調此穴對下焦臟腑功能的調控作用。
- 經絡關係:反映其與下腹部其他經穴的系統聯繫。
臨床配伍
在中醫針灸治療中,下紀穴常與以下穴位配伍應用:
- 配氣海、足三里治元氣虛損
- 配三陰交、腎俞調理生殖功能
- 配天樞、中脘調理腸腑氣機
理論探討
從中醫理論角度分析,下紀穴的重要性體現在:
- 為「丹田」所在之處,道家養生術視為精氣凝集部位
- 募穴理論中屬小腸募穴,聯絡小腸腑氣
- 任脈與足三陰經之交會穴,影響多經氣血運行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