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下焦」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下焦,中醫名詞,有兩個解釋:

  1. 人體部位名,系三焦之一。三焦的下部,指下腹腔自胃下口至二陰部分。能分別清濁,滲入膀胱,排泄廢料,其氣主下行。《靈樞.營衛生會》:「下焦者,別迴腸,注於膀胱而滲入焉。故水谷者,常並居於胃中,成糟粕,而俱下於大腸而成下焦。滲而俱下。濟泌別汁,循下焦而滲入膀胱焉」。
  2. 溫病學名詞。指一種辨證方法。溫病後期或恢復期,邪在肝腎。《溫病條辨》:「中焦不治則傳下焦,肝與腎也。」

下焦是人體的一個重要部位,它包括了下腹腔、生殖器官和肛門等。下焦的功能主要是排泄廢物和生殖。下焦的氣血運行不暢,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

下焦的病症主要有:

  • 下焦濕熱:下焦濕熱是指下焦有濕熱之邪,常見的症狀有小便短赤、尿頻、尿急、尿痛、大便乾結、口苦、口臭、舌苔黃膩等。
  • 下焦虛寒:下焦虛寒是指下焦有虛寒之邪,常見的症狀有小便清長、尿頻、尿急、尿痛、腰膝酸軟、畏寒肢冷、舌淡苔白等。
  • 下焦氣虛:下焦氣虛是指下焦有氣虛之邪,常見的症狀有小便清長、尿頻、尿急、尿痛、腰膝酸軟、乏力、氣短等。
  • 下焦血虛:下焦血虛是指下焦有血虛之邪,常見的症狀有小便清長、尿頻、尿急、尿痛、腰膝酸軟、頭暈眼花、面色蒼白等。

下焦的病症需要根據不同的病因和症狀進行治療。如果是下焦濕熱,可以用清熱利濕的中藥治療;如果是下焦虛寒,可以用溫補下焦的中藥治療;如果是下焦氣虛,可以用補益氣血的中藥治療;如果是下焦血虛,可以用補血養血的中藥治療。

下焦的保健方法主要有:

  • 保持下焦的清潔衛生,勤換內褲,避免感染。
  • 避免吃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以免加重下焦的負擔。
  •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 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波動。

下焦是人體的重要部位,它的健康與否關係到全身健康。因此,我們要重視下焦的保健,避免疾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