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下焦吐」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下焦吐,中醫名詞,見《活法機要.吐證》。其脈沉而遲,其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便清利,大便秘而不通。治法當通其秘塞,溫其寒氣。大便漸通,復以中焦藥和之,不令大便秘結而自愈。可選用木香勻氣散、半硫丸、附子理中湯等方。
下焦吐,是指由於下焦寒凝,氣機不利,導致胃腸功能失調,而出現的嘔吐症狀。其主要表現為:
- 嘔吐物為清水或淡黃色液體,量少,不臭,不粘稠。
- 嘔吐頻繁,每次吐出量不多,但持續時間長。
- 伴有腹痛、腹脹、便秘等症狀。
- 脈象沉遲,舌苔白膩。
下焦吐的治療,以溫陽散寒、通利大便為主。可選用附子理中湯、木香順氣散等方藥。
附子理中湯由附子、乾薑、白朮、甘草、人參、半夏、生薑、大棗組成。具有溫中散寒、健脾益氣的功效。適用於下焦寒凝、氣機不利所致的嘔吐、腹痛、腹脹、便秘等症狀。
木香順氣散由木香、半夏、陳皮、茯苓、白朮、甘草組成。具有行氣和胃、降逆止嘔的功效。適用於下焦寒凝、氣機不利所致的嘔吐、腹痛、腹脹等症狀。
下焦吐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
- 飲食宜清淡,避免生冷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
- 不宜過度勞累,保持充足的睡眠。
-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 保持大便通暢。
如果出現下焦吐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