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下陵」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下陵
經穴別名。即足三里。見該條。
下陵穴,出《靈樞·本輸》。別名下陵、下陵骨、下陵骨穴。屬足陽明胃經。
定位: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下方,腓骨小頭後緣凹陷處。
主治:下陵穴主治胃痛、腸鳴、泄瀉、痢疾、腳氣、下肢痿痹、足跗腫痛、膝關節痛。
操作:直刺0.5-1寸,或點刺出血。
針刺感:局部酸脹、麻木,可向下肢放散。
配伍:配足三里穴、陽陵泉穴,有和胃健脾、通利下焦的作用,主治胃痛、腸鳴、泄瀉、痢疾。
穴性:下陵穴屬足陽明胃經,具有和胃健脾、通利下焦的作用。
古籍摘錄:
- 《靈樞·本輸》:“下陵,足三里也。”
- 《針灸甲乙經》:“下陵骨,在外踝下,腓骨小頭後,陷中。”
- 《明堂集注》:“下陵骨,在外踝下,腓骨小頭後,陷中。足三里也。足三里,在外踝下三寸,腓骨小頭後,陷中。”
現代研究:現代研究表明,下陵穴有鎮痛、抗炎、抗菌、降血糖、降血壓、抗腫瘤等作用。
臨床應用:下陵穴臨床常用於治療胃痛、腸鳴、泄瀉、痢疾、腳氣、下肢痿痹、足跗腫痛、膝關節痛等疾病。
注意事項:下陵穴為足陽明胃經穴,胃經穴位多有健脾和胃的作用,因此下陵穴不宜過度刺激,以免傷及脾胃。下陵穴位於小腿外側,皮下組織較薄,因此針刺時應注意深度,以免損傷腓骨神經。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