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下摩生門」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下摩生門導引法

「下摩生門」為傳統中醫導引術之一,典出《聖濟總錄》卷一百九十九。其名「生門」,乃中醫學對臍部之別稱,亦稱「神闕」。此穴為任脈要衝,內聯五臟六腑,外通經絡氣血,自古視為先天精氣輸布之樞紐。

操作方法

  1. 調息凝神:先行靜坐或仰臥,緩緩吸氣後屏息,使氣沉下焦。
  2. 鼓腹摩臍:以掌心輕貼臍部,微鼓腹部,繼以掌心繞臍作環狀按摩,順逆時針各施十數周。手法需輕柔綿密,力度透達肌理而不滯。

中醫理論闡釋

  • 三焦氣機調攝:臍居人身之中,為三焦之根源。《難經》謂三焦「主持諸氣」,下摩生門能通調上中下三焦氣化,疏瀹水穀之道,助元氣升降。
  • 任脈與丹田之效:臍下丹田為藏精之所,摩熨此處可激發先天之氣,滋養後天脾胃。任脈總領陰經,此法兼能調和沖任,益氣活血。
  • 五行氣化相應:臍屬土,應脾胃。常摩生門可助脾土運化,斡旋肝木之疏泄、心火之下降、肺金之肅降、腎水之蒸騰,使五行氣化環周不休。

此導引法簡而易行,然需持之以恆,方顯其效。歷代養生家多推崇此法為內煉基礎,結合吐納、存想,可臻形神兼養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