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下痞」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下痞,中醫名詞。下焦閉塞不通所致的痞症。見《中藏經.辨三痞證並方第四十六》。證見小便不利,臍下滿硬,語言謇澀,腰脊疼痛,腳重不能行立。宜用瞿麥、官桂、甘遂、車前子等藥。

下痞是指下焦閉塞不通所致的痞症。下焦,指小腸、膀胱、大腸、三焦等。閉塞,指阻塞不通。不通,指氣血不通。痞症,指胸腹部脹滿不舒服的症狀。

下痞的症狀主要表現為小便不利,臍下滿硬,語言謇澀,腰脊疼痛,腳重不能行立。小便不利,是指小便排出困難,尿量減少。臍下滿硬,是指臍下部位脹滿,按之硬。語言謇澀,是指說話不利,口齒不清。腰脊疼痛,是指腰部和脊柱疼痛。腳重不能行立,是指雙腳沉重,不能站立。

下痞的治療,以通利下焦為主。可用瞿麥、官桂、甘遂、車前子等藥。瞿麥,味辛,性寒,歸膀胱經。具有利水通淋、消腫散結的功效。官桂,味辛,性溫,歸肺、腎經。具有溫腎散寒、通利水道的功效。甘遂,味苦,性寒,歸大腸經。具有瀉下通便、逐水消腫的功效。車前子,味甘,性寒,歸膀胱經。具有清熱利尿、通淋止血的功效。

下痞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飲食,避免吃辛辣、油膩、生冷的食物。
  2.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戒酒,勞逸結合。
  3. 適當運動,增強體質。
  4. 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

如果出現下痞的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