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下注瘡」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下注瘡

下注瘡,又名濕毒瘡,是一種發生在小腿部的瘡瘍。通常是外受風濕毒邪的影響,導致榮衛凝滯,進而引發病變。病症主要出現在小腿前面,病情描述有腫脹疼痛和發癢的現象。當瘡瘍破裂之後,會有膿水不斷滲出,類似流水一般。這種疾病的病程通常會纏綿不斷,難以痊癒。它與小腿部的濕疹和下肢潰瘍有相似的症狀。

治療方法

治療下注瘡的方法包括內服和外敷兩個方面。內服方面,可以使用萆薢滲濕湯。此方由萆薢、蒼朮、白朮、茯苓、澤瀉、白術、豬苓、車前子、木通和甘草組成,具有滲濕利水、清熱解毒的功效。外敷方面,可以使用青黛散。青黛散由青黛、黃連、黃柏、白芷和甘草組成,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

預防方法

下注瘡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涼。
  2. 飲食要清淡,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3. 定期保持潔淨,避免感染。
  4. 穿著適合的鞋襪,避免擠壓和摩擦。
  5. 若出現小腿腫脹、疼痛、發癢等症狀,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