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撮口喉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撮口喉風

病名
撮口喉風,係指口唇緊縮如袋口收撮,難以進食,並伴隨喉中風痰壅塞之病證。此症屬中醫喉科風痰壅閉之範疇,多發病急驟,以口唇拘急、喉間痰鳴為主要特徵。

病因病機
《焦氏喉科枕秘》卷一載:「此癥因脾胃蓄痰,風火擾動而起。」其病機關鍵在於脾胃運化失司,痰濕內蘊,復感風熱或肝風內動,風火痰相搏,上攻咽喉唇口,致氣機壅滯,經絡拘急,發為撮口之狀。風痰壅阻喉關,則呼吸、吞咽皆受其礙。

臨床表現

  1. 口唇症狀:唇口緊縮收撮,狀如口袋束緊,開合困難,影響飲食言語。
  2. 咽喉症狀:喉中痰聲漉漉,呼吸不暢,甚則氣急胸悶。
  3. 全身兼症:或伴發熱、煩躁、舌紅苔黃膩,脈弦滑數等風火痰熱之象。

治療方法

  1. 內治法

    • 主方:以防風通聖散加減,疏風清熱、化痰通絡。方中防風、荊芥祛風解表,大黃、梔子瀉火通腑,石膏、滑石清熱利濕,配伍當歸、川芎活血和絡,共奏表裡雙解之效。
    • 隨證加減:若痰涎壅盛,可加膽南星、竹瀝以豁痰開竅;肝風內動者,酌加鉤藤、僵蠶熄風止痙。
  2. 外治法

    • 藥液外洗:以馬齒莧煎湯外洗唇口,取其清熱解毒、緩解拘急之效。
    • 刺絡放血:刺少商穴出血,以泄肺經風熱,通利咽喉。
  3. 針灸療法

    • 可取合谷、頰車、廉泉等穴,針刺以疏調局部氣血,緩解口唇攣急。

鑒別要點
需與「鎖喉風」(喉關閉塞、呼吸困難為主)、「唇風」(唇部腫癢脫屑)等症相區別。撮口喉風以唇口肌肉拘急收撮為標誌,病位涉及脾胃與肝風,治療當注重化痰熄風、調和氣機。

古籍參考
除《焦氏喉科枕秘》外,《醫宗金鑒·外科心法》亦提及風痰閉阻咽喉之證,強調「痰壅氣閉」為急,治法可參酌祛風滌痰之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