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夏廷秀>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夏廷秀,明代著名醫家,字怡聞,浙江吳興人氏。初為諸生,後潛心岐黃之術,精通醫理,以醫術高超聞名於世,獲薦入京任太醫院院判,掌宮廷醫藥諸事。
夏氏醫理造詣深厚,尤擅脈診與方劑調配,其臨證注重陰陽五行之平衡,深諳臟腑氣血之調和。明代醫風受金元四大家影響,夏廷秀於朱丹溪「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之說亦有心得,臨床用藥常兼顧滋陰降火與扶正祛邪。
其診治講究「四診合參」,尤重望色與切脈,認為「脈為醫之關鍵」,能透過寸口脈象辨別臟腑虛實、外感內傷。用藥方面,夏氏善以性味歸經為本,注重君臣佐使之配伍,如治濕熱證,常以黃連、黃芩為主,佐以茯苓、澤瀉,使濕熱從小便而出;若遇氣血兩虛,則重用黃耆、當歸,輔以人參、白朮,以補益脾肺。
夏廷秀亦重視養生之道,主張「起居有常,飲食有節」,契合《內經》「上工治未病」思想。其生平雖未見專著傳世,然據地方誌與太醫院記載,其醫案與處方對後世吳中醫派頗有啟發,尤以溫和調理、標本兼治之風格見長。
明代太醫院院判一職,需精通各科,夏氏能任此職,足見其於婦科、兒科、內傷雜病等領域皆有建樹,其學術思想亦反映當時江南醫家融合各家所長、重視臨證實效之特色。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