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撮口」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撮口,病證名,為臍風三證之一,也稱為撮風或脣緊。其特徵為脣口收緊,狀如魚口,並伴有舌強脣青,口中充滿痰涎,呼吸急促,無法發出哭聲,臉色發熱和麪黃等症狀。根據《仁齋小兒方論》中的記載,可以使用撮風散,以竹瀝湯調服,同時可以外用僵蠶末蜜敷在脣口上來進行治療。

撮口的發生主要是由於外界的風邪入侵,或是內在的脾胃受傷,導致脾胃虛弱,運化功能失常,從而產生痰涎的積聚,阻塞在脣口,導致氣道閉塞,形成脣口收緊,狀如魚口的症狀。

對於撮口的治療,主要著重於清熱化痰,打開氣道。可以使用撮風散來進行內服治療,並且以竹瀝湯作為調劑劑型。同時,可以將僵蠶末和蜜混合後,外敷在脣口上以起到藥物的外用治療作用。

對於撮口的預防,首要的是要保持身體的保暖,避免著涼,同時養成清淡飲食的習慣,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以避免加重疾病的病情。

總結來說,撮口作為一種中醫病症表現,主要表現為脣口收緊,狀如魚口,並伴有舌強脣青、口中充滿痰涎、呼吸急促、無法發出哭聲、臉色發熱和麪黃等症狀。其病因主要是由於外感風邪或內傷脾胃所致,進而導致脾胃虛弱,運化功能失調,形成痰涎堆積於脣口,閉塞氣道,形成撮口的現象。治療上以清熱化痰、開竅利咽為主,可使用撮風散內服,以竹瀝湯作為調劑劑型;外治可採取僵蠶末蜜敷脣口。預防上主要注意保暖,避免受涼,並養成飲食清淡的習慣,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以免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