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夏月咳嗽」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夏月咳嗽,乃因暑熱之邪侵襲肺金所致,屬中醫外感咳嗽範疇。其病機關鍵在於「暑熱傷肺」,暑為陽邪,性主升散,易耗氣傷津;夏月人體腠理開泄,元氣外浮,若調攝失當,暑熱乘虛內犯,上灼肺絡,致肺失清肅,發為咳嗽。
病因病機
- 暑熱犯肺:盛夏炎暑當令,火氣炎上,暑熱之邪直襲肺金,肺氣壅滯,宣降失常。
- 津氣兩傷:暑多夾濕,易耗氣陰,肺津受灼,氣道失潤,故見咳喘、口燥咽乾。
- 陽亢陰虛:暑熱內迫,引動相火,若素體腎陰不足,則呈「火旺刑金」之候,甚則咳唾見血。
證候特點
- 主證:咳聲粗亢,痰少質黏,或帶血絲,伴面赤潮熱、胸膈煩悶。
- 兼證:脈多洪大或滑數,舌紅苔薄黃;若暑濕相兼,可見身重倦怠、苔膩。
分型論治
-
暑熱壅肺
- 證見:喘急咳嗽,胸痛煩渴,脈洪大。
- 治法:清暑瀉火,宣肺止咳。
- 方藥:黃連解毒湯(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合麻杏石甘湯加減。熱甚者加知母、天花粉。
-
陰虛火炎
- 證見:咳唾帶血,午後顴紅,夜臥盜汗。
- 治法:滋陰降火,潤肺止血。
- 方藥:麥門冬湯(麥冬、半夏、人參、粳米、大棗、甘草)合六味地黃丸,或酌加阿膠、白及。
-
暑濕鬱肺
- 證見:咳嗽痰黏,身熱不揚,頭身困重。
- 治法:清暑化濕,理氣止咳。
- 方藥:杏樸芩連湯(杏仁、厚朴、黃芩、黃連)為主,濕重加藿香、佩蘭。
古籍佐證
- 《不居集》強調「壯水制陽」,以六味丸固本,防暑熱灼金。
- 《溫熱經緯》主苦降之法,用芩連直折火勢,佐杏仁開泄肺氣。
- 《類證治裁》偏重甘涼潤肺,取沙參、玉竹等顧護肺陰。
相關鑑別
- 傷暑咳嗽:多兼頭暈汗多、氣短乏力,以清暑益氣為要。
- 風熱咳嗽:常見於春冬季,咳痰黃稠,伴風熱表證。
此證治療當辨暑熱與陰傷之主次,初起宜清透,久咳需滋養,兼濕則佐以芳化,總以「清暑保肺」為綱。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