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先攻後補」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先攻後補是中醫治療學術語,即先攻邪後培補。多用於體虛而病勢較急,須先攻下的病證。如肺虛咳嗽,本宜培補,但患者胸脅有積水,氣短喘息,不能平卧,可先用逐水藥攻下以解除喘促症狀,後用補益藥培補。
先攻後補的理論依據是《內經》中“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的論述。《素問·至真要大論》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虛則補之,實則瀉之。”《靈樞·陰陽應象大論》說:“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故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虛則補之,實則瀉之。”
先攻後補的臨床應用十分廣泛,如外感發熱,邪在表,宜先用辛涼解表藥,使邪從表解;內傷雜病,邪在里,宜先用攻邪藥,使邪從里出;氣虛內傷,宜先用補氣藥,使正氣得以充實;血虛內傷,宜先用補血藥,使血液得以充盈;陰虛內傷,宜先用滋陰藥,使陰液得以充足;陽虛內傷,宜先用溫陽藥,使陽氣得以溫煦。
先攻後補的注意事項是:
(1)在辨證施治的基礎上,根據病情輕重緩急,確定先攻後補的順序。
(2)在用藥時,要注意攻邪與培補的配合,不可偏廢。
(3)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觀察病情變化,隨時調整治療方案。
先攻後補是中醫治療學術語,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方法。但在應用時,要注意辨證施治,根據病情輕重緩急,確定先攻後補的順序,並注意攻邪與培補的配合,不可偏廢。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