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先天」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中醫學中「先天」之概念探析

內涵與源流

"先天"一詞在中醫學理論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核心意涵源於《黃帝內經》等古典醫籍。此概念體現了中醫對人體生命起源與發展的深刻認識,以及對自然規律與人體關係的整體把握。從字義而言,"先天"意指"先於天時"或"與生俱來",與"後天"形成對立統一的關係範疇。

生命本原說

在中醫藏象理論中,先天主要指人體稟受父母精血所構成的生命本源。《靈樞·決氣》提出"兩神相搏,合而成形"的觀點,闡明了先天之精的形成機制。此先天之精蘊藏於腎,化生為生殖之精與臟腑之精,成為個體生長發育與生殖功能的物質基礎。腎所藏的先天之精與生俱來,不可補充,只能通過後天水谷精微的滋養而保持其功能,故《醫宗必讀》有"腎為先天之本"的重要論斷。

中醫對先天稟賦的質量差異有深刻觀察,認為其強弱直接影響個體體質特徵與發病傾向。《景岳全書》指出:"稟賦各有所偏,故五臟強弱不同",這種認識構成了中醫體質學說的重要理論基礎。先天稟賦充足者,臟腑功能健旺,抗病力強;稟賦薄弱者,則易現發育遲緩或早衰等現象。

五運六氣中的概念

在運氣學說中,"先天"具有特殊的時間醫學意涵。《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所述"氣化運行先天",是指五運六氣的變化先於曆法時序而至的現象。王冰注釋指出,此種"生長化收藏皆先天時而應至"的狀況,反映了氣候變化較常規時令提前的特徵。這種運氣異常狀況對於疾病發生與流行具有預示意義,是中醫時間醫學與氣候醫學的重要診斷依據。

《類經圖翼》進一步闡發了"運氣先天而至者,其氣過餘"的觀點,說明此種情況下氣候特徵與疾病表現會呈現偏盛的特點。這與"後天而至者,其氣不足"形成對比,共同構成了運氣學說中用於分析氣候-疾病關係的重要判斷準則。

與後天的關係

中醫理論強調先天與後天的辯證關係。明代醫家李中梓在《醫宗必讀》中提出"先天後天根本論",系統闡述了二者關係:雖腎為先天之本,脾為後天之本,但二者相互資生。先天依賴後天水谷之精的充養,而後天的運化功能又需先天元氣的激發。這種互根互用的關係在中醫養生理論與臨證治療中均有重要指導意義。

臨床意義

在辨證論治方面,先天概念具有重要價值。對於先天不足所致病症,醫家常採用補腎填精的治療原則,如使用左歸丸、右歸丸等方劑。同時,先天稟賦特點也是中醫"治未病"的重要依據,可通過體質辨識進行個性化養生指導。

在兒科領域,先天因素尤為重要。《小兒藥證直訣》特別強調"小兒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其生長發育障礙多與先天稟賦不足有關,故治療應注重補益先天與後天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