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先天紅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先天紅鉛

出處與定義

先天紅鉛首見於明代李時珍所著《本草綱目》卷五十二。此名詞在中醫領域具有雙重含義:

  1. 生理學名詞:指女子初潮之月經,即少女第一次來的月經。《本草綱目》稱其為「女子第一次之癸水」。在古代中醫理論中,此物被視為女子先天元陰之精華所在。

中藥學意義

中藥來源:古方有取女子初潮之經血,經特殊乾燥處理後製成粉末入藥。

炮製方法:古代典籍記載需選取健康處女初潮經血,以特殊器皿承接後,經日光曝曬或低溫烘焙至完全乾燥,再研為極細粉末。此物以色澤鮮紅、無異味者為佳。

中醫理論基礎

陰陽五行觀:在傳統中醫理論體系中,先天紅鉛被歸類為「至陰之品」,認為其含有純陰之精,能補益人體先天元氣。《黃帝內經》提出「女子七歲腎氣盛,二七而天癸至」之說,與此概念相呼應。

歸經特性:古人認為此品主要歸於腎經與衝任二脈,具有滋陰補血、調和衝任之效。宋代《太平聖惠方》曾有相關記載,認為其可「補精益血,固本培元」。

歷史應用

在古代中醫臨床中,先天紅鉛曾被用於:

  1. 治療虛損勞傷,尤其是因房勞過度所致的腎精虧損
  2. 輔助治療女子不孕症,調理月經不調
  3. 作為滋補強壯藥使用,與其他補益藥配伍

演變與現狀

隨著醫藥學發展,此物已從現代中醫臨床用藥中消失。明代後期已有醫家對此類藥材的應用提出質疑,清代以後更趨式微。現代中藥學不再採用此類特殊來源的藥材,轉而使用更安全有效之替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