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先天之本」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先天之本
在中醫理論中,「先天之本」乃指人體生命之本源,強調個體於受胎時所稟受的基礎生命力與遺傳特質。《醫宗必讀》明言:「先天之本在腎」,此論點揭示了腎臟在先天稡賦中的核心地位。
先天之本的理論基礎
「先天」一詞於中醫範疇內,特指個體成形之初所承襲的父母精氣,此即《靈樞·天年》所述「以母為基,以父為楯」之概念。腎藏精,主司生殖、生長與發育,其功能強弱直接影響人體的體質基礎與生命活力。
腎精的盛衰決定先天稟賦的強弱:
- 先天充足:稟受父母精氣充盛,腎精飽滿,表現為體質強健、發育良好、抗病能力強。
- 先天不足:稟賦薄弱,腎精虧虛,常見於發育遲緩、體質虛弱、易罹患疾病者。
腎為先天之本的功能體現
- 主藏精,司生殖
腎精涵蓋「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先天之精源於父母,為生命起源;後天之精由脾胃化生水榖精微補充。二者相輔相成,維繫人體生長、發育與生殖功能。《素問·上古天真論》詳述腎氣盛衰對生殖能力的影響,如女子「七七任脈虛」,男子「八八天癸竭」,皆與腎精相關。 - 主骨生髓,通於腦
腎精化生骨髓,充盈腦竅,故《靈樞·海論》稱「腦為髓之海」。先天不足者易見小兒五遲(立遲、行遲、齒遲、語遲、髮遲)、成人健忘早衰等症。 - 主水液代謝
腎氣蒸化水液,司開闔,調節津液分布。先天腎氣不足者,水液代謝失常,可能出現水腫、遺尿等證候。
先天與後天的關係
雖腎為先天之本,脾胃為後天之本,然二者相互資生:
- 脾胃運化水穀精微,滋養腎精;
- 腎陽溫煦脾胃,助其運化功能。
故臨牀調理先天不足時,常需兼顧後天脾胃,以「補後天以養先天」。
綜言之,「先天之本」理論貫穿中醫對生命起源、體質差異及疾病預防的認知,不僅解釋個體稟賦特性,更為養生與治療提供重要依據。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