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弦脈」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弦脈
定義與特徵
弦脈為中醫脈學二十八脈之一,其脈象特徵為「端直以長,指下挺然」,觸之如按琴弦,緊繃有力且具彈性,脈動貫穿寸、關、尺三部,往來清晰無斷續。此類脈象多因氣機鬱滯、陰陽失和,導致脈道拘急不舒而形成。

形成機理

  1. 肝氣鬱結,疏泄失常
    肝主疏泄,性喜條達。若情志不遂或外邪侵擾,致使肝氣鬱滯,脈道氣血運行受阻,則脈象緊繃而弦。《素問·至真要大論》言:「厥陰之至,其脈弦」,說明弦脈與肝系病變密切相關。
  2. 痰飲內停,氣化不利
    水液代謝失調,痰飲積聚體內,阻遏氣機,尤見於懸飲、支飲等證,脈象多弦而兼滑。
  3. 疼痛邪實,氣血緊迫
    《金匱要略》提到「瘧脈自弦」,亦指出寒凝、氣滯所致疼痛(如脅痛、頭痛)常現弦脈,乃因氣血抗邪、脈道拘急之故。

臨床辨證

  • 單純弦脈:常見於肝鬱證,伴見脅脹、口苦、易怒等症。
  • 弦數脈:弦中帶數,主肝鬱化火或痰熱內擾,如黃疸、失眠。
  • 弦遲脈:弦而遲緩,多屬寒滯肝脈,見於疝氣、冷痛。
  • 弦滑脈:弦脈兼滑,提示痰濕壅盛,如眩暈、咳喘。

文獻溯源
《瀕湖脈學》載:「弦脈迢迢端直長,肝經木旺土應傷」,強調弦脈與五行中「木」的關聯,肝旺乘脾時常見弦脈伴有脾胃症狀。《診家正眼》進一步區分:「弦而軟,其病輕;弦而硬,其病重」,以脈象軟硬判斷病情深淺。

鑑別要點
弦脈需與緊脈、革脈區分:

  • 緊脈:如絞繩轉索,主寒邪壅盛,脈勢緊繃但無琴弦之彈性。
  • 革脈:浮弦中空如鼓皮,多見於亡血失精。

弦脈為中醫診斷重要指徵,須結合四診合參,方能精準辨識其背後的病機與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