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陷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陷骨穴,經穴別名。見《普濟方》。即陷谷。見該條。
陷骨穴,出《普濟方》。別名陷谷。在足背外側,第五跖骨後下方,當第五跖骨與跟骨之間的凹陷處。布有足底外側神經及腓淺神經分支。主治足跟痛、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足底水腫、踝關節扭傷等。
【定位】
在足背外側,第五跖骨後下方,當第五跖骨與跟骨之間的凹陷處。
【取穴手法】
坐位或仰臥位,足背外側,第五跖骨後下方,當第五跖骨與跟骨之間的凹陷處取穴。
【主治】
足跟痛、跟腱炎、足底筋膜炎、足底水腫、踝關節扭傷等。
【操作】
用手指指腹按揉穴位,可配合艾灸、拔罐等療法。
【穴性】
陷骨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具有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
【配伍】
配承山穴、崑崙穴,有助於緩解足跟痛;配太沖穴、三陰交穴,有助於緩解跟腱炎;配足三里穴、陽陵泉穴,有助於緩解足底筋膜炎;配三陰交穴、湧泉穴,有助於緩解足底水腫;配解溪穴、足底穴,有助於緩解踝關節扭傷。
【注意事項】
陷骨穴為強刺激穴,孕婦及體質虛弱者不宜按揉。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