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陷經」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陷經

陷經為中醫婦科病名,指婦人經血下陷、漏血不止的病證。此病名首見於《金匱要略·婦人雜病脈證並治》:「婦人陷經,漏下黑不解,膠姜湯主之。」

病因病機

陷經的病理機制主要與衝任失調、氣血虛損有關:

  1. 衝任不固:衝為血海,任主胞胎,衝任二脈失調則經血失於固攝
  2. 肝腎虧虛:肝藏血,腎藏精,肝腎不足則經血無以化生而致漏下
  3. 脾虛氣陷:脾主統血,脾氣虛弱則統攝無權,血失固攝而下陷
  4. 瘀血內阻:瘀血阻滯胞宮,血不歸經而致漏下

臨床表現

陷經主要症狀特徵為:

  • 經血非時而下,量少但持續不淨
  • 經色偏暗或黑,質地稀薄或有小血塊
  • 或伴有氣短乏力、腰膝酸軟等虛弱症狀
  • 病程纏綿,反覆發作

辨證論治

  1. 脾氣下陷型

    • 症見:漏下不止,色淡質稀,神疲乏力,納少便溏
    • 治則:補氣昇陽,固衝止血
    • 方藥:補中益氣湯加減
  2. 肝腎陰虛型

    • 症見:漏下量少色暗,頭暈耳鳴,腰膝酸軟
    • 治則:滋補肝腎,固衝止血
    • 方藥:左歸飲合二至丸加減
  3. 瘀血阻滯型

    • 症見:漏下不止,經色紫暗有塊,小腹疼痛拒按
    • 治則:活血化瘀,止血調經
    • 方藥:桃紅四物湯加減
  4. 氣血兩虛型

    • 症見:漏下日久,面色無華,心悸氣短
    • 治則:益氣養血,固衝止血
    • 方藥:歸脾湯加減

經典方劑

《金匱要略》記載治療陷經的專方為膠姜湯,由阿膠、乾薑等組成,具有溫經止血、固衝止漏之效。後世醫家在此基礎上多有發揮,根據不同證型靈活加減用藥。

與崩漏的關係

陷經與崩漏同屬月經失調疾病,但二者有所區別:

  • 崩漏指經血非時暴下不止或淋漓不盡,血量或大或小
  • 陷經特指經血下陷不止,一般血量偏少,病程較長
  • 陷經可以是崩漏病程中的一個階段表現

歷代醫家對陷經的認識不斷深化,治療上強調標本兼治,既止血調經,又調補臟腑功能,尤重補脾腎、固衝任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