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陷下則灸之」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陷下則灸之,針灸治則之一。出《靈樞.經脈》。《靈樞.禁服》:「陷下者,脈血結於中,中有著(著)血,血寒,故宜灸之。」指虛寒病證,脈陷下不起者,是氣虛血滯,宜用灸法以溫經散寒。《靈樞.官能》:「經陷下者,火則當之。」意義相同。
陷下,指脈象沉陷不起。《靈樞.經脈》:「陷下者,脈血結於中,中有著(著)血,血寒,故宜灸之。」《靈樞.官能》:「經陷下者,火則當之。」均指出陷下脈象是氣虛血滯,宜用灸法以溫經散寒。
陷下脈象的臨床表現,多見於虛寒病證,如陽虛內寒、脾胃虛寒、腎陽虛寒等。陽虛內寒,可見面色蒼白、四肢不溫、畏寒肢冷、腰膝酸軟、納呆便溏、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等。脾胃虛寒,可見脘腹冷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等。腎陽虛寒,可見腰膝酸軟、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夜尿頻多、舌淡苔白、脈沉細無力等。
陷下脈象的治療,宜用溫經散寒的灸法。如陽虛內寒,可用關元、中脘、足三里、命門等穴位灸療;脾胃虛寒,可用中脘、足三里、脾俞等穴位灸療;腎陽虛寒,可用命門、腎俞、關元等穴位灸療。
陷下脈象的灸療,宜選用艾條灸,每次灸10-15分鐘,每周灸1-2次,灸療10-15次為一療程。
陷下脈象的灸療,可有效改善臨床症狀,提高患者生活質量。但需要注意的是,陷下脈象的患者,多伴有氣虛、血虛等症狀,在灸療時應注意辨證施灸,避免過度灸療,以免加重病情。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