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相火」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相火,中醫名詞。

  1. 生理學名詞。指寄居於肝腎二髒的陽火,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格致餘論.相火論》:「火內陰而外陽,主乎動也,故凡動皆屬火。以名而言,形氣相生,配於五行,故謂之君;以位而言,生於虛無,守位稟命,因其動而可見,故謂之相。」具於人者,寄於肝腎二部,肝屬木而腎主水也。膽者,肝之府;膀胱者,腎之府;心包絡者,腎之配;三焦以焦言,而下焦司肝腎之分,皆陰而下者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肝腎之陰,悉具相火,人而同乎天也。」參君火條。
  2. 地與天之三陰三陽相應的六氣之一。其初氣為木,上應天之厥陰風氣;二氣為君火,上應天之少陰火氣;三氣為相火,上應天之少陽暑氣;四氣為土,上應天之太陰濕氣;五氣為金,上應天之陽明燥氣;終氣為水,上應天之太陽寒氣。火氣有二,其一在前位,應少陰,合五臟君主之官(心),故名君火。與之相對,位在下,應肝者名相火。《素問.六微旨大論》:「願聞地理之應六節氣運何如?岐伯曰: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

相火,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是人體陰陽平衡的重要因素。相火不足,會導致人體陰陽失衡,出現一系列疾病。相火過旺,也會導致人體陰陽失衡,出現一系列疾病。因此,要保持相火的正常水平,才能維持人體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