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相火」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相火

相火乃中醫重要概念,其意義可分為生理層面與六氣層面兩種。

一、生理之相火

相火為寄居於肝腎二臟之陽火,屬人體生命活動之動力根源。元代醫家朱丹溪於《格致余論·相火論》云:「火內陰而外陽,主乎動也,故凡動皆屬火。」相火之名,相對於「君火」而言。蓋君火比喻如君主,主靜而司神明;相火則如臣相,主動而司運化。

相火具體寄於肝腎,因肝屬木而腎主水,二者皆具陰性,然陰中涵陽,此陽即相火。膽為肝之腑,膀胱為腎之腑,心包絡為腎之配,三焦之下焦亦司肝腎之分野,故相火之動能實與此諸腑相關。天無相火則不能化生萬物,人無相火則不能維繫生命。相火與君火相輔相成,君火主神明而相火主機能,二者協調則人身安和。

二、六氣之相火

於《內經》六氣理論中,相火為地氣與天之六氣相應之一。地氣分六步,其三氣屬相火,上應天之少陽暑氣。《素問·六微旨大論》曰:「顯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此處言六氣之序,初氣屬木(厥陰風氣),二氣為君火(少陰火氣),三氣即相火(少陽暑氣),其後依次為太陰濕氣、陽明燥氣、太陽寒氣。

六氣之中,火分君相:君火屬少陰,位在前,應心臟,為君主之官;相火屬少陽,位在後,應肝膽三焦,為臣使之官。君火主神明之靜,相火主機能之動,二者一陰一陽,共同維繫人身氣化之平衡。

三、相火與臟腑關聯

相火雖主要寄於肝腎,然其循行與多臟腑相關:

  1. 肝膽系統:肝藏血而主疏泄,相火寓於肝,助其調暢氣機;膽附於肝,內藏精汁,其決斷功能亦賴相火之溫煦。
  2. 腎與命門:腎為水火之宅,內寓真陰真陽,其中腎陽即與相火相通。明代醫家張景岳更將相火與命門相聯,謂命門之火為生命根本。
  3. 三焦與心包:三焦為相火之腑,主通行元氣;心包絡為相火之臟,代心行令,二者皆與相火之佈達相關。

總言之,相火於生理為生命動力,於六氣為少陽之化,其正常則生機旺盛,其妄動則變生諸疾,故歷代醫家皆重視相火之調攝。